查看原文
其他

当注重成绩翻篇,品格教育会成为国际学校趋势所向?

新学说 新学说 2021-12-24
嘉宾/吴越 陈晓民 万慧萍
文/Joe

2019年5月7日,由新学说主办的《越谈——品格教育》栏目圆满结束。此次直播节目由新学说创始人&CEO吴越主持,特邀君诚学校总校长陈晓民和清华附中国际学校小学部副主任万慧萍两位对品格教育有着深入研究和丰富经验的国际学校专家,就当前国际教育市场生态,品格教育的发展、必要性、实施方式等要点作了深入的交流和分享。


在当前不单单要靠学术成绩的人才竞争时代,品格教育究竟有怎样的必要和不可或缺性?听听三位大咖如何深度解析。



右一:新学说创始人&CEO 吴越

右二:君诚学校总校长 陈晓民

左一:清华附中国际学校小学部副主任 万慧萍



What?何为品格教育,该如何定义?


 问题1 近日,上海一名高二学生因与家长发生冲突,从高架桥跳下的视频引起社会广泛讨论和关注。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也有人说是家长教育出了问题。追根溯源,很多问题落在了品格教育上,虽然品格教育早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教育问题,但其实它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中,国际学校的品格教育该怎么做?作为学校的教职员工,怎样才能营造一个大的环境?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去培养孩子?现在很多学校在招生时都开始以素质教育、全人教育和品格教育为吸睛点,从关注成绩和升学到关注素质与品格,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转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


从国际的视野来看,品格教育一直存在于整个教育的范畴,其实任何一种教育都有其显性目的和隐性目的。因此品格教育其实也是这样的一个隐性的目的或课程。但从国外的角度上讲,品格培养一直存在,在我们都很熟悉的精英教育中,像哈佛、耶鲁、牛津和剑桥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如划船等耐力活动,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青少年顽强的个性和品格。


从私立教育来讲,西方的贵族教育逐步普及到中产阶级到大众化,国内教育也在从公立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一步一步走向今天逐步兴起的国际教育和私立教育,因此品格教育顺应这一潮流走向这样一个前台。今天家长的需求,让孩子上国际学校能够考上一个高名次的学校,逐步发现不是很难。然后慢慢发现孩子的心理成长越来越重要,同时孩子在未来能成为一个可再生的高效能的人才,一个能够承担未来责任,以及应对快速变化的全球发展的人才,这样需求越来越受到家长关注。

 

从国际学校的角度而言,我们也逐步开始面向品格教育,其实在一段时间内,国际学校意识到一个学生仅仅成绩好,但在品格方面如果没有特别优良,他的未来也会受到限制,甚至出现问题。所以今天的发展变化实际是顺应了这样的一个思潮。例如以前我们看重EQ,情商培养,而今天我们开始非常注重品格,尤其是毅力的培养。国家从改革开放到逐步走向富裕,现在我们要从富裕走向培养学生的贵族气质,这些都是品格培养的一些趋势变化和一个转变。


 问题2 所以时代的发展应与我们需要培养人才的目标结合在一起,现在已经过了一个只上名校的阶段。讲到品格教育,其实我们一直也非常想得到一个更加准确的定义,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下,究竟该怎样去定义?


品格超越了一定性格,不简单的代表学生道德方面的一些素质,它实际上是包含了一个人成为一个高效能的人士,成为未来能够承担责任、能够自我再生长,走向一个成年人所需要的所有的品格素质,围绕这样的品格素质所构建的一套培养体系,这就是一种品格教育。暗含在一个学校中很多的教育方法,在课堂内外,也在一个学校内营造了一种文化,这都是品格教育的一部分。它还没有一个很精确的定义,因为品格教育的范围实际上有一个内核,所以在不断地扩展。简言之:品格教育是培养一个青少年成为未来可自我再生长,能够承担责任,能够成为高效能人士所必须的学术教育以外的一种教育。

 问题3 正如终身的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此前我们也提到品格教育和品德教育有所不同,那两者之间本质的区别在哪里?


品格教育不是一个新概念,事实上, 它与教育本身一样古老。历史上教育总是持有两大重要目标:让人变得聪慧,让人变得高尚。品格教育可以追溯到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美德理论”。他曾提出, 美德不能仅仅是教,还要通过表现美德的行为来形成习惯,一个人只有通过实践体现美德的行为才能成为有美德的人。具备了良好的品格就意味着一个人已经知道什么是美好事物, 并去热爱这些美好事物, 同时尽可能去做美好的事情。良好的品格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这就要求无论是在家庭教育当中,或者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培养孩子实践当中能力的时候,就要考虑他们的认知习惯、情感习惯、行为习惯几方面的能力。


例如在品格教育中可能会强调,孩子们需要对自己负责任,需要尊重、需要关爱他人,在道德品格当中有非常多的典故如孔融让梨等。同时就中西方来讲,中国是要培养四有新人,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美国我们从教育家杜威的一些观点中会发现美国的道德教育是在培养美国社会公民。所以一个是以社会为本,另一个是以个人为本。在发生事件冲突时,中国的教育会更强调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等精神,西方则更强调于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问题4 对比其他国家,目前国内国际学校的品格教育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现状是什么?


国内的学校包括公立学校和国际学校,现在都有全方面的意识提升,引用美国天才青年心理学家Angela Duckworth著作《The Power of Grit》,通过大量的科研数据,总结出最核心的一个品格就是毅力,对教育学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启发。因此很多学校、教育家都在着重思考,怎样去培养学生性能品格——毅力。其中也包括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Carol S.Dweck的著作《Growth Mindset》。这些书籍其实都受到教育界广泛的认同,所以品格方面的意识普遍在提升。但另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还没有找到特别好的品格培养的载体。我们以前的品格教育的通常是来自于西方的精英教育,所以会再去追溯西方的精英教育怎么进行。国内在品格方面的发展还处于意识提升和寻找一个有效载体的阶段。

 

我们做了很多尝试,比如营地教育就是一个品格教育的方式,另一种是鼓励青少年从事一些积极正面的一些冒险如攀岩活动,去挑战自我。另一方面是传统的阅读提升,另外,在老师的教法上去引发学生的对道德品格方面的思考。

我个人对于各个学校的了解,除了君诚学校主导品格教育外,还如成都美联国际高中,其引用了佛罗里达州品格课程,此外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也非常注重坚毅品格的培养,有很完善的课程设置,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在其官网能看到明确的内容,包括学校如何引导,家长如何支持,无论对家长还是教育者都会有一些启发。再如北京中芯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通过一些课程或课外活动,让学生能够更有归属感,更能够获得幸福的能力。

 

清华附中国际学校自身来说,虽然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品格教育体系,但开设了社交情感发展课程(SEL),这一部分也特别重视孩子自我认知、自我管理,以及他如何和自己以及和身边的环境更好的相处。


Why?为什么要进行品格教育,如果品格教育缺失会带来哪些影响?


 问题5 从更深层次而言,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品格教育,为什么在现在这个阶段品格教育如此重要?

现在来看,学术的培养逐步能做到普及,这一点能从很多方面可以验证。从学术上培养创意和思维,这些方面恰恰与品格教育相关。其中有一种思维,叫做同理心。这恰恰是一种品格,它一定会在待人接物过程中,与人沟通过程中有非常好的一种做法和好的印象。所以从学术上培养这样一些素质要跳出这个领域,需要走到品格培养方面,同理心的培养恰恰是品种培养需要做的一些方面。


另一个角度而言,现在很多学生只要花30%-20%的时间,就能获得理想的成绩,那怎样才能跻身更好的名校?品格培养课外的东西越来越重要。此外,家长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觉得青少年的健康和未来能够成才,能够成为创意阶层人士、社会影响力者,甚至国家的栋梁,更需要的是品格,因此会更加重视品格教育。


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当中,我们会发现,尤其是北上广这样的城市,很多家长都是受过西方教育,他们获取信息和资源的途径非常广泛。从知道了解到能够真正把无论是能力还是品格教育在孩子身上实现,其实是有一个非常大的一个过渡和转折,所以说需要一些时间和实践。作为学校,我们希望家长也要放慢脚步,然后和学校进行一些家校沟通,因为品格教育或者说教育,不能是学校单方面的进行。

 问题6 现在这个阶段里因为孩子不像过去一样跟父母一起,言传身教或耳濡目染,父母和孩子之间有时间差或信息差,所以品格教育尤为重要。那么更长远的去看,如果品格教育缺失,孩子到了大学或者进入职场之后,可能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和情况?

如果这方面的情感教育和社会教育缺失,其实无疑是非常可怕的后果。至少从现在来讲,品格教育缺失或者不好的生长环境对孩子的成长除了对智力发展非常不利之外,对生理发展甚至对身体中的生化过程都有害。另一方面,进入创意时代和知识性经济时代,需要面对千变万化的复杂情况,需要跟很多人社交,有很多东西可能需要做反复的尝试,科研是这样创业也可能是如此。所以只有具备很强的品格,才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里造就成功。如果品格教育缺失,未来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目前非常火热的STEM课程背后,可能更多的人关注的是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知识的学习。但要明确,我们不是要培养能工巧匠,而是全面发展的人,所以应该更多的去关注人的教育。同时,能力和品格的具体实施其实有很大的区别,还需要更多的去研究和学习。

 问题7 所以STEM课程,只有技能还不够,怎样融入品格的培养还需要更多的落地的过程。社会极端事件让我们警醒的同时,也告诉我们品格的培养更应该在日常过程中去关注。另外,在走访君诚学校时,也曾听到陈校长讲到国际学校4.0时代,最重要的就是要关注学生品格,同时提到了性能品格。性能品格是什么,怎么去培养?

性能品格跟道德品格是相对应的,它是要完成一些复杂多变的挑战性的任务,必须要有的耐力、韧性和自信心,还有自我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复杂的问题的能力,敢于挑战以及好奇心,这也是通过逐步成长,成为一个高效能人士需要具备的一些品格。

 

在西方,体育会作为一个载体去培养品格。如一些学校开设马术课,让学生去养马喂马;有些学校要求学生去露营,野外求生。但有一些特点,父母有很强的性能品格,不一定能够遗传给孩子,学校也很难传授性能品格,普遍的讲性能品格需要一点一点培养和形成,意味着性能品格可能是在所有品格中最难培养,因此它恰恰更为重要。这就需要一种环境和多方共同的努力,逐步推动学生意识的形成。意味着学校、家庭、社会都有培养学生的性能品格的责任和义务。


How?作为家长和学校该怎样更好地进行品格教育?


 问题8 可以说没有一个家长或学校、机构能够完全把孩子的性能品格培养好,但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都能帮助孩子形成好的性能品格。在清华附中国际学校,我们是怎么样让老师具备这种能力,进而去培养孩子的性能品格?

从大环境而言,学校提供了足够的支持,包括北京、上海一些品格教育或者说社交情感培养的学习和沟通交流,此外还有一些国际会议。无论是性能品格还是道德品格,都有一些这方面的能力与学术进行相应的连接,所以不仅会让孩子们在知识方面得到锻炼,也可以在实践当中有一个更深入的反馈,因此对教师培养比较重视。我们看到很多学校成立指导中心、德育中心,同时一个比较大的转型是注重心理咨询。内容上有较大的变化是现在在整个中小学,四年级和七年级,实行快乐教育的一个试验项目。如在四年级的教学当中,有一个明确的课程设置,其中有一些学科的融合,让品德德育与实际生活、家庭教育都有一个很好的连接可能。

 问题9 从学校角度讲说,怎么样能够把这样一套我们想要实现的品格培养的目标融入到学校教学中,从君诚学校的经验来看,陈校长能否给我们分享一下?

其实要建立一套体系,在现阶段挑战还是很大,但可以做些尝试。从另一种角度讲,很重要还是在于老师的角色,因为老师是直接影响学生品格的一个主力。君诚学校提倡培养学生的全球核心能力,要求我们的老师需要对全球的视野有所掌握。除此我们要求教育方法要不断融入现代最新的教育成果,因此要求我们的老师成为一个专业的教育者,更多的去搜索和了解探寻教育趋势。从性格培养角度上,我们要求老师能够做四层角色,第一是传授知识,第二是为人师表,第三是为学生指引方向,第四是老师要参与一些社区共建的活动,如围绕性能品格出游探索。于此同时,要求老师在音乐、文学等各类课程中融入品格教育。

 问题10 家长该怎样跟学校配合,来进行孩子的品格培养?在不同的阶段,孩子的品格培养有哪些特点,该怎样实施?

对于家庭教育,我们更提倡能够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于学校而言,我们能知道更多家庭方面提供的一些支持或了解,对于家长,学校其实给予了一些更多的相对专业性的一些指引,形成一个相辅相成和互助的模式。因为主要的中心其实就是学生,为了学生能够全面的发展去建立起这样一个良性的循环,能够让他们更好的发展。从阶段来说是经过无律、他律、自律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指的就是5岁以前,第二个阶段是在5-10岁小学阶段,这时候的引导就要更清晰一些,第三个阶段为10岁以后,孩子对自己做的选择都是有一定判断。


对于家长,除了相关书籍,其实电影的学习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从社会和个人这样相互之间的联系,让孩子能够更好的去发现自我,建立起联系。

 问题11 从最初追求成绩到品格培养,中国式家庭还需要做哪些努力?

今天中国的家长首先需要不断地去关注教育,其次,家长在品格培养方面,要有持之以恒的一个引导作用。今天的家长都是非常成功的一些人士,他们身上有非常昂贵的一些经验可以传递给孩子,所以需要保持这样的一个沟通畅通的补充。

如果产生问题,无论是从学校还是家庭的角度,期望值会和我们的体验度之间产生差距,如果要想把问题减少或者让所有的人都能够更舒适的生活,那就减少这个差距。第一是不比较,第二是家长的自我成长。但家长的自我提升又在哪些方面?这是一个值得探索和和思考的问题,在这些方面家长也需要家长不断地去完善。

 问题12 品格教育如何中西贯通?

中国的教育在早期很注重道德的培养,西方的教育进入资本主义更早,所以更多的开始从私立教育中培养一个孩子,未来能够承继权力、产业,这些方面其实我们今天也在大量吸收和引用。我们提到的性能品格,培养综合素质、创造力领导力。其实在实践中,已经是一种融合。谈及未来,这个领域也已经受到非常大的关注。

对于国际学校来说,我们谈到中西融合,其实除了这些,我们之前讲过有一些课程或者产品,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留根,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我们要有民族自豪感,要了解自己是谁。首先要有根,之后再走出去。





随着嘉宾的深度对话,听众群也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 “孩子年纪越小越需要品格教育,品德教育,情感教育,这些都是让人成为人的根本,没有这些,能力再强也不会有很好的发展。比较遗憾的是目前我们国内真正研究做品格教育,人格教育,生命教育的很少。”


● “李玫瑾教授的育儿课程非常棒,较之正面管教,更本土化,贴近中国家庭育儿的实际情况。”


● “品格教育或者全人教育,一定是家、校、社区共同努力的结果。”


● “品格教育应该贯穿学生的学习过程,初中生心理变化非常快,所以初中阶段对学生品格塑造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可能传统学校品格教育的重担落在了班主任身上,但其实每位任课老师,包括宿管老师,都可以参与到品格教育中来。”


● “品格教育应该是全社会关注的事情,不能把责任全推给学校和老师。”


● “中国几十年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发展了,但社会问题却更加的严重了,所以人们开始注重品格的培养。但另一方面,教育行业现在才广泛的提倡品格教育是不是有点晚了?毕竟多年前中国已经意识到单纯的经济发展已经解决不了深层次的社会和道德问题。当然很多学校也开始在做品格教育,尤其是在国际学校或民办学校。另外我认为品格得有坚实的价值观作为基础。”


●  “品格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有之意!” ……


正如嘉宾和听众所言,无论如何,品格教育不单单要靠学校的教育,更需要家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协力合作。通过很多案例,我们发现,在当前社会,品格教育缺失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带来不可预见的后果。作为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更多时间和关爱。作为学校在未形成成熟的体系之前,如何把品格教育融入到教学当中,还需要做很多思考和努力。无论是借鉴西方精英教育,还是自我探索,“只注重成绩”的时代已经过去。相信中国教育的品格培养之路要趋向成熟和自我升华,还有一段路要走。


注:戳阅读原文可观看节目回放视频


本文编辑 | Joe

佛系伪文青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欢迎来撩  wx:wqz100320


NSI新媒体7eam其他搬砖成员

Mavis·跑图风语者  /  Leo·狮子座德迷  /  Blair·撸铁女汉子

 Charlotte·昆德拉迷妹  /  Una·电动飙车貘  /  Anaconda·KPI担当哥

相关阅读





国际学校多边服务平台



研究报告

建校管理

新学说咨询—国际学校“外脑”让办学更Easy

人才发展

新学说国际教育研究院

行业活动

百校访问

行业研讨会

海外研学团

校长V课堂

VIS国际学校发展大会

联系我们

座机:010-52468286

手机:15010927730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